文化園地

找油
2022-06-28 16:25:53 瀏覽次數:
分享到:
作者:王向坤
如今,世界上有幾件吸引人們眼球的大事兒,新冠,俄烏沖突,等等,據網上消息,唐山打人事件成功超過了國人對于俄烏沖突的關注,不過,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。
實際上,還有一件鬧心的事情,那就是油價。這個漲的太離譜了,以至于很多人開始減少開車,改為騎行或步行,這個油價已經深深的影響了人們的出行習慣。這個東西跟股市不一樣啊,人們是多么的希望看跌不看漲,可是還是往上漲。
每次漲價,新聞中都說比上次要多花多少多少錢,這個有什么意思呢?它把人們的各種省油的空間全都干掉了。為了一點點流量,不少人還在轉發或者借機炒一炒,每次漲價前,各種消息到處都是,讓你看著除了無奈、惱火,還能有什么效果?
當自駕成為人們出行不可或缺的時候,即便是油價再高,需要開車的時候還是要開。所以說,當出行不可避免,開車成為必要條件的時候,很多人不得不從實際出發,去尋求便宜一點的油,于是,找油漸漸成為一種流行。
物價有一定的區域性,市中心、人多的地方,物價就高一些,偏遠的、人少的地方,物價就便宜一些。油價也是這么個規律,要想找便宜一點的油,那只能去郊區。很多人是知道的,市里的油比縣里的油高出不少,價格差會到一塊以上。為什么會差這么多,據說是不同的煉油廠,也就是產銷體系不同決定的。很多人可能會有一種認知,那就是便宜的東西,品質會下降一些,反之,就會提高一些,對于不同地域的油,自然地也會產生類似的認知。作為市區的朋友,甚至以為經常加便宜的油,可能會有一些小問題,比如車輛怠速停車時的抖動,打火時偶爾會有些不易啟動,很多時候,會把原因歸到油品上,也經常聽到一些建議,換一箱好點兒的油,可能會好一些。不用說,所謂好一點兒的油,肯定要貴一些了,大家也都懂。
在平常時期,所謂的平常時期,就是油價相對低一些的時期,人們普遍就在附近加油了,對于市里的車來說,太遠了就沒必要了。但是,如果這個差距是值得的,人們不介意繞的遠一些。還是相對于市里來說,合適的地方大致在郊區,至于哪里有便宜一點的油,這就需要交流和溝通啦。
人們根據這些信息,按圖索驥,找到那里,價格肯定是便宜的,效果需要使用一段時間,不過,很多時候,不是都去那里加油,那就是攙著燒,似乎也沒什么事兒,要不然,人家附近的或縣里的,該怎么辦?
為了應對油價,車主在找油的同時,一些平臺也在想辦法。車險公司的app會給車主一些加油券,加油站會建群發布優惠信息,這在油價不斷上漲的通道上,給人們一些安慰。
為了提振消費,有的地方還會提供惠民措施,提供搶券機會,里面就有加油券,不過這個機會不多,大多也是暫時的,人們很多時候還是處在找油的狀態。
有車友算過賬,在市區擁堵不暢的路況下,每公里成本可能就是一塊,如果一天的通勤距離來回超過十五公里,一周可能就要燒掉一百塊。很多人加油,不是說加多少油,而是加多少錢,一百,兩百,這種機會較多,如果是趕在漲價之前,那肯定就是加滿啦。
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一些購某某的卡,存儲的就是錢,而不是具體的物品數量,劃卡時,能賣多少東西,取決于當時的價格。這人們真是聰明,設計成這樣。很多物品,人們是無法大量儲存的,油這個東西,也僅僅是汽車油箱那么一點兒空間,再多沒有,那個卡實際上無法有效應對漲價,即便是趕在漲價之前加油也省不了多少錢。
窮則思變,很多事情都是在遇到困難時,才出現新的辦法,不過可能潛藏著風險。通信公司不是經常銷售流量、充值卡嗎?它雖然限定了消費時限,但大概率不會反悔到去降低流量。如果,油價這么高,人們加油的意愿又很強烈,是不是會有一種新的“油量卡”出現?它會以當時的價格銷售出去,消費時就是具體的容量,不會再去計較油價的變化而減少實際的油量。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,人們可能就會考慮在油價低的時候購買一些,等油價上漲的時候能夠緩沖一下。
人家俄羅斯規定購買石油必須用盧布,不也成了?這是因為掌握資源而具備了定價的權利。當不掌握資源時,期望能夠掌握一些期權,以平抑物價。就像石油等大宗能源商品,如果能較早簽訂一批供貨合同,誰都能明白,那肯定要少花不少錢了。
你看看,這油價上漲給鬧的,找油找的,開始胡思亂想,不要當真呀。
實際上,還有一件鬧心的事情,那就是油價。這個漲的太離譜了,以至于很多人開始減少開車,改為騎行或步行,這個油價已經深深的影響了人們的出行習慣。這個東西跟股市不一樣啊,人們是多么的希望看跌不看漲,可是還是往上漲。
每次漲價,新聞中都說比上次要多花多少多少錢,這個有什么意思呢?它把人們的各種省油的空間全都干掉了。為了一點點流量,不少人還在轉發或者借機炒一炒,每次漲價前,各種消息到處都是,讓你看著除了無奈、惱火,還能有什么效果?
當自駕成為人們出行不可或缺的時候,即便是油價再高,需要開車的時候還是要開。所以說,當出行不可避免,開車成為必要條件的時候,很多人不得不從實際出發,去尋求便宜一點的油,于是,找油漸漸成為一種流行。
物價有一定的區域性,市中心、人多的地方,物價就高一些,偏遠的、人少的地方,物價就便宜一些。油價也是這么個規律,要想找便宜一點的油,那只能去郊區。很多人是知道的,市里的油比縣里的油高出不少,價格差會到一塊以上。為什么會差這么多,據說是不同的煉油廠,也就是產銷體系不同決定的。很多人可能會有一種認知,那就是便宜的東西,品質會下降一些,反之,就會提高一些,對于不同地域的油,自然地也會產生類似的認知。作為市區的朋友,甚至以為經常加便宜的油,可能會有一些小問題,比如車輛怠速停車時的抖動,打火時偶爾會有些不易啟動,很多時候,會把原因歸到油品上,也經常聽到一些建議,換一箱好點兒的油,可能會好一些。不用說,所謂好一點兒的油,肯定要貴一些了,大家也都懂。
在平常時期,所謂的平常時期,就是油價相對低一些的時期,人們普遍就在附近加油了,對于市里的車來說,太遠了就沒必要了。但是,如果這個差距是值得的,人們不介意繞的遠一些。還是相對于市里來說,合適的地方大致在郊區,至于哪里有便宜一點的油,這就需要交流和溝通啦。
人們根據這些信息,按圖索驥,找到那里,價格肯定是便宜的,效果需要使用一段時間,不過,很多時候,不是都去那里加油,那就是攙著燒,似乎也沒什么事兒,要不然,人家附近的或縣里的,該怎么辦?
為了應對油價,車主在找油的同時,一些平臺也在想辦法。車險公司的app會給車主一些加油券,加油站會建群發布優惠信息,這在油價不斷上漲的通道上,給人們一些安慰。
為了提振消費,有的地方還會提供惠民措施,提供搶券機會,里面就有加油券,不過這個機會不多,大多也是暫時的,人們很多時候還是處在找油的狀態。
有車友算過賬,在市區擁堵不暢的路況下,每公里成本可能就是一塊,如果一天的通勤距離來回超過十五公里,一周可能就要燒掉一百塊。很多人加油,不是說加多少油,而是加多少錢,一百,兩百,這種機會較多,如果是趕在漲價之前,那肯定就是加滿啦。
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一些購某某的卡,存儲的就是錢,而不是具體的物品數量,劃卡時,能賣多少東西,取決于當時的價格。這人們真是聰明,設計成這樣。很多物品,人們是無法大量儲存的,油這個東西,也僅僅是汽車油箱那么一點兒空間,再多沒有,那個卡實際上無法有效應對漲價,即便是趕在漲價之前加油也省不了多少錢。
窮則思變,很多事情都是在遇到困難時,才出現新的辦法,不過可能潛藏著風險。通信公司不是經常銷售流量、充值卡嗎?它雖然限定了消費時限,但大概率不會反悔到去降低流量。如果,油價這么高,人們加油的意愿又很強烈,是不是會有一種新的“油量卡”出現?它會以當時的價格銷售出去,消費時就是具體的容量,不會再去計較油價的變化而減少實際的油量。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,人們可能就會考慮在油價低的時候購買一些,等油價上漲的時候能夠緩沖一下。
人家俄羅斯規定購買石油必須用盧布,不也成了?這是因為掌握資源而具備了定價的權利。當不掌握資源時,期望能夠掌握一些期權,以平抑物價。就像石油等大宗能源商品,如果能較早簽訂一批供貨合同,誰都能明白,那肯定要少花不少錢了。
你看看,這油價上漲給鬧的,找油找的,開始胡思亂想,不要當真呀。

掃碼閱讀微信版

- 上一篇:文化分享|口語解字——抬
- 下一篇:高考專業戶與高考狀元專業戶